免費諮詢一:這一家的諮詢速度特色就是快
免費諮詢二:申貸流程最快速,24小時內可撥款
一對一的快速立即免費諮詢、配對,十分鐘就能知道您適合的銀行申貸方案是什麼。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三:這家貸款公司評價非常高
免費諮詢四:這一家的諮詢方案很多元,很推薦
免費諮詢五:一群對於專精貸款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諮詢
免費諮詢六:這家貸款公司可以承辦軍公教人士
軍公教朋友可以到這間貸款快速找到適合的貸款方案
立即免費諮詢
個人貸款 | 貸款 | 信用貸款 | 債務整合 | 負債整合 | 債務協商 | 個人信貸 | 小額借款 | 信貸 | 信貸利率 |
信貸代辦 | 創業貸款 | 銀行貸款 | 貸款投資 | 買車貸款 | 車貸 | 汽車貸款 | 債務協商 | 卡債處理 | 二胎房貸 |
信用不良信貸貸的下來嗎 該怎辦 | 信用貸款哪裡申請最快核貸 | 信用不良要如何申請信用貸款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的網站 | 個人信貸條件,銀行個人信貸比較諮詢 | 小額信貸利率比較標準迷思
三面向分析最低信貸利率條件的迷惑陷阱 | 哪家銀行信貸利息最低 |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 小額信貸推薦幾家 | 個人信貸利率比較銀行條件如何談 |
RF4165456EDFECE15158DCE |
熱點新知搶先報
內容簡介
品德教育從生活做起,心態改變使生命不一樣!
教育不是口號,教育是樹人的志業;品德不是八股,品德是做人的基礎。
如果說教育是絕對不會虧本的投資,品德就是它最重要的資產。
在【講理就好】系列第十本《理尚往來》中,以教育部創新品德教育6E為綱,洪蘭老師用她一貫的行動力化理念為實踐,告訴我們如何建立同理尚禮的社會,強化新未來公民的品德素養:
●典範學習(Example):從身旁親友到歷史人物到販夫走卒,都有可以讓孩子模仿效法、潛移默化的學習典範。
●啟發思辨(Explanation):鼓勵孩子動腦筋,多聽多讀多問多思考。藉由對話與思辨讓他明白,最後決定勝敗的是人品與能力。
●勸勉激勵(Exhortation):除了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還要讓他知道為什麼。激勵的線要留得長,風箏才飛得高;但勸勉的手要抓得緊,一旦偏歪也隨時有機會收正。
●環境形塑(Environment):只有顧客想買,商品才賣得出去;只有孩子想學,知識才進得來。教育想成功,就要形塑一個知道他需要什麼的環境。
●體驗反思(Experience):從心中的認同做起,打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產生感動。只要孩子能感同身受,這種感動會讓他一輩子受用。
●正向期許(Expectation):以正面的教養讓他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只有快樂的孩子才會健康,只有健康的孩子才能發揮所學。
一個人真的可以改變世界,洪蘭老師豁命似地深深烙刻在教育之路上的腳印,就是最佳明證。誠懇邀請你加入這個行列,只要有一個孩子因你而不一樣,你的人生就功德圓滿。
作者簡介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到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表文章,相關寫作專欄集結成十八本書,曾獲選為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目錄
□《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序∕舉例與比喻 黃春明
□自序∕品德教育之本
第1篇 典範學習【Example】
1 年輕人成功的條件-22
2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25
3 朋友是人生的最大資產-28
4 旅館與學校-31
5 毛豆與虱目魚鬆-34
6 花蓮柚農的品牌堅持-37
7 法國科學院院士的豁達-40
8 年輕人需要歷史典範-43
9 把禮義廉恥找回來-46
10 政府豈能帶頭做壞榜樣-49
第2篇 啟發思辨【Explanation】
1 決定勝敗的是人品與能力-54
2 改革要追究源頭-57
3 大腦類化的「畫地為牢」-60
4 教孩子生死的智慧-63
5 墳場旁的學校-66
6 真知、善意、美情-69
7 父母莫須有的罪惡感-72
8 通識教育的淪落-77
9 推敲文字的運作-80
10 老有所用-83
第3篇 勸勉激勵【Exhortation】
1 上品、中品、庸品與毒品-88
2 雙向的「意念動作效應」-91
3 日日都是母親節-94
4 用心比用功重要-97
5 小心金錢式激勵-100
6 打了才不成才-103
7 很努力,還是很聰明?-106
8 手要抓得緊,線要留得長-110
9 激發動機,樂於學習-115
10 孩子也可以講道理-118
第4篇 環境形塑【Environment】
1 做事與做人-124
2 教育是不會虧本的投資-127
3 人才沒有國界-130
4 新世代的經驗學習-133
5 用科技,還是被科技用?-136
6 請從禮貌開始教起-139
7 先知道學生要什麼-142
8 環境會深深改變大腦-145
9 可以實踐的禮運大同藍圖-148
10 馬來西亞大遊行的啟示-151
第5篇 體驗反思【Experience】
1 讓孩子及早體驗生活-156
2 教學生實際用得到的東西-159
3 一位鄉下牧師的臨床實驗-162
4 英語胎教的迷思-165
5 讓學習和經驗掛上鉤-168
6 陪孩子一同自己動手做-171
7 表達能力靠練習-174
8 用經驗培養執行力-177
9 好習慣護一生-180
10 教育是改變國家命運的利器-185
第6篇 正向期許【Expectation】
1 莫忘初衷,永不妥協-190
2 現在做的事會決定未來的人生-193
3 真正的興趣是澆不熄的-196
4 讓孩子贏在快樂的學習-199
5 文化是我們靈魂的根-204
6 快樂的學生才有創意-207
7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浮現-210
8 讓年輕人敢作創業的夢-213
9 夫妻相處像筷子-216
10 全家一同吃晚飯-219
□後記∕只要有一個孩子因你而不一樣-224
序
推薦序
舉例與比喻
洪蘭教授又有新書出版之前,遠流出版公司要我寫一篇序;當然,那一定是經過洪教授的默許,不然出版社那敢隨便做主,也因為如此,令我十分為難。
洪教授我雖不曾登門拜師,也無緣做過她的學子,但是,我除了拜讀她的著作之外,也有過多次機會的聚會,耳聞春風,又當面請益。另方面,遠流出版公司的老闆王榮文,他又是多年的好友;早年我們生活陷入困境時,他出了我的兩本書:《鄉土組曲》、《我們的動物園》,他預支版稅,還讓我太太帶著六歲的小黃國峻,在台北圓山動物園賣書。在這樣的關係,前者默許,後者邀請之下,我很難婉拒。如果序文寫得文不對題、辭不達意,我想洪蘭教授和王榮文先生,也該分攤一部份責任吧。
如果我說我的序文,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話,多多少少有自抬身價的嫌疑。其實在為難之餘,寫一點先拜讀洪教授新集子的心得,也可以自己找個自在一點的理由。
我年近八十了,只剩一張嘴,偶爾也有人邀請演講,在盛情難卻之下,倚老賣老:「我吃的鹽巴,比你吃的米還要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長。」在這樣的意識下,就走上講台。我的演講內容千篇一律,大談「生活即是教育」為重點。當然它涵蓋生活的時代背景、生活文化、經濟環境,乃至於精神習慣、知識、實踐到創意、智慧、領悟等等有關人文的,想到那裡就說到那裡,題目嘛就像帽子一樣,像一個人戴帽子,隨時可以換來換去。這次有機會先拜讀洪教授的新集子裡面的理念和道理,我發現和我靠一張嘴信口開河的話語,有不少不謀而合的地方。這使我心安了一點,還滿足了我的虛榮心,自覺得英雄也好、英雌也罷,竟然所見類同哪。
其實洪教授為一般大眾寫的素養教材,都有這樣的特色,幾乎篇篇都有舉例或是比喻,來印證文章裡的道理和看法。並且這些例子或比喻,一方面是從生活中拈來,一方面是從她習慣閱讀的書海中撈出來,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可理解的範圍裡摘舉出來的。所以文章裡面,再怎麼深奧的大道理、大學問,都像古時候母親先把食物放到嘴裡嚼爛了,再吐出來餵食幼兒;可能我舉的例子,以現代人來看會覺得噁心,可是我只能這樣比喻。我要說的是,傳達一些抽象的東西時,具體的舉例和比喻是不可缺的。
現在我要拿過去貧困的農業時代,佔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農民,為什麼比起他人善良得多的事實,來印證比喻與舉例,在教育的功能上是何等地重要。我們都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諺:「半部《論語》治天下。」多少年來,在貧困的農業社會的農民,識字的大概不會超過百分之一,因為他們把所有的時間,全力投入勞動生產都嫌不夠,那有人有條件去識字讀書,有的話也不成比例,沒有代表性。那時的農民文盲居多,當時的天下也是農民佔絕大多數,那麼所謂的治天下,或是天下治也好,那就是說,整個天下的人都遵守《論語》提倡的、教導的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道德價值,甚至於成為行為的文法。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農民不識字啊,就算識字,也不一定那麼簡單就讀得懂《論語》,並且才半部的《論語》,天下就治了;家庭有倫理了,社會有秩序了。
那麼《論語》是以什麼樣的教育方法,讓不識字的農民他們懂得《論語》的道德價值,再從道德的價值變成日常生活中,做人處世的行為的文法,讓社會有一個普世的價值,制約群眾的行為,內在的又成了自律的力量。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舉例和比喻。文盲居多的農業社會,語言,特別是生活領域的語言,比讀書人豐富而又生動得多。當時就透過語言講古、講岳傳、講三國、目蓮救母、孟宗哭竹、孔融讓梨、趙氏孤兒等等不勝枚。故事裡面的內容離不開忠、孝、仁、愛、信、義……等等儒教,我們先不管裡面有不少沒人性的愚忠愚孝,但農民聽慣了這一類的道德的故事做為比喻或舉例,戲曲也唱這一類的道德故事,農民從不識字,到養成了有儒家思想的生活行為,可見比喻和舉例的能耐。反觀那少數識字的,還考上狀元的人,《論語》他們幾乎可以倒背如流,好應付科舉考試,可是在歷史上看到不忠不義不孝不廉的,為數不少都是讀書人,例如《鍘美案》的陳世美、《王魁負桂英》的王魁等等,他們當時都逃不過包大人的虎頭鍘!
讓我說話,有時像風箏斷線離題。趁手上還抓牢那一條線,好回到正題打住我的閒話碎語,再回到洪教授的這本新集子。目前台灣類似這樣的集子,寫得有東西,又容易消化的為數不多。能將普世的價值,還有一些教育上的新觀念,範圍又要涵蓋得廣,還要寫來生動有趣,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只有這樣的東西,才能成為大眾的素養或教養的教材,這本集子就是這樣的糧食。
在台灣這些年來,每年上山下海到偏遠地區,做上百次以上的演講,可能只有洪蘭教授一人吧。幾年前東元文教基金會要頒社會貢獻獎給她,主辦單位要印一本小冊子,同時要我為洪蘭教授寫幾句話。當時我不敢署名寫了一首詩〈What a wonderful洪蘭〉,我就將這首詩做為本序文的句點吧。
蝴蝶蘭、東亞蘭、洋蘭……
看千看萬,五顏六色
各種各樣
受綺麗外觀的自我束縛
期盼他人的品頭論足
待在溫室、花店 待價自戀
被幽禁在雅房
渴望關愛的眼神自憐
縱然是國色天香
在世俗裡換算金錢之外
還是金錢
What a wonderful洪蘭
在名蘭系譜不見經傳
在溫室雅房不見她的蹤影
在這不完美的社會裡
洪蘭 花開在校園
洪蘭 花開在深山
洪蘭 開在下一代的苗圃
讓園丁們在她的身上
學習照顧下一代的幼苗
洪蘭!What a wonderful洪蘭
黃春明
自序
品德教育之本
二十一世紀才開始十年,兩個懸崖就出現了,一個是顯性的財政懸崖,另一個是隱性的道德懸崖。這兩個懸崖都出自人心,也就是社會道德的墮落。財政的問題出在大家只追求享樂,不顧後果,只圖眼前,不管將來;政客為了選票,不加稅,但要加福利,選舉支票亂開,結果債留子孫。其實道德的問題又何嘗不是?大家天天高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忘記了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的自由為原則,自由的後面是責任,大家以為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說:「大部分的人不是真正要自由,因為自由伴隨責任,而多數人害怕責任。」我們社會的問題就出在大家只要有自由不要負責任,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懸崖就出現了。
不知從何時起,官員看到立法委員,唯唯諾諾,立刻矮了半截;老師看到學生低頭而過,不敢多言;甚至國立大學的學生都可以在民主的議會殿堂咆哮,辱罵教育部長。這種放肆行為是怎麼被寵出來的?我們怎麼能容忍這樣的「言論自由」?中國以前有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放蕩不是自由,因為放蕩做了私慾的奴隸,便失去了自由。」正常的愛並不會寵壞孩子,真正幸福的孩子是獲得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獲得尊敬,所以他也學會尊重他人,因為尊重他人反映出他的尊重自己。反思之後,我們要檢討自己:這些辱罵官員的立法委員,這些咆哮師長的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們沒有教好他的品德。
現在整個社會太看重物質,有錢的便是大爺,趾高氣昂,忘記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不能量販的─你的氣質、修養、品味。有一次黃富源教授來我們學校演講,他說「率直是很好的品質,但是禮貌是永遠不變的價值」,這個永遠的價值不能被別的藉口所取代(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禮義廉恥」這個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曾在扁政府時代被拆下來,丟到庫房,現在很多校長又重新把它掛回去。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怎麼可以丟掉?無禮則天下大亂。以前不能了解孔子為什麼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這二十年來看到無禮的後果,深覺孔子是大智慧,禮義廉恥是維持這個社會不墜的「綱」!
高官貪防災的錢真是令人憤慨,台灣每年因天災喪失無數人命,若是這種錢都可以貪,什麼錢不能貪呢?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會想起岳武穆說的「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若是這樣,國家怎麼會亡?但是「文官要錢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錢」時,國家要怎麼辦?想來想去還是只有靠教育,正如曼德拉(Nelson Mandela)所說「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勇猛的武器」。但是教育的責任不是只有在學校老師的身上,父母應負有最大的責任,因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
父母浪費,孩子絕對不會惜物;反過來說,父母珍惜一絲一縷,孩子也不敢浪費。我們以前東西沒有壞不可以丟棄,現在是東西不流行了,便丟,完全沒想到你家的垃圾可能是別家的寶物,為何不把它捐出去,給想要的人用呢?我很想去建立一個這種平台,把別人不要的東西送到要的人手上。我很喜歡〈禮運大同篇〉那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為己」,它真的是達到理想世界最簡單的方法。
其實品德教育不難,它並不需要高深理論,尤其不需要長篇大論,但需要從生活中教起。我們很小的時候,母親便說「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這句話很簡單,小孩子一聽便懂:犯病的東西吃下去會生病,小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生病不能出去玩,連英雄都怕病來磨,所以父母平日把這種話掛在嘴邊,小孩耳濡目染,生病的不吃,連帶著犯法也不做了。
最近嚴長壽總裁出了一本新書《為土地種一個希望》,我覺得非常感動,人活著必須有希望,有希望才會有熱情,有熱情才會去創業,才會對自己有所要求。一碗安穩的飯是好吃,但是它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總得對自己有所期許。意義治療學家弗蘭克(Viktor Frankl, 1905-1997)在《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書中說:「重要的不是我們對生命有什麼期待,而是生命對我們有什麼期待。」其實人生沒有爬不過去的山,何妨放手一搏,至少要有李清照「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種豪情。
我們可能無法馬上改變世界,但是我們能從改變自己做起,當每個人都改變了時,這世界也就隨之不同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149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我有好幾名應屆畢業生到八月了還未找到工作,他們的學弟妹看到了很害怕,跑來問我:為什麼有人找得到工作,有人找不到?這中間的差別在哪裡?他們該如何準備好自己?這是很好的問題,我推薦他們去看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書(他是股王巴菲特五十年的老搭檔),我覺得他的建議最中肯,他說: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短短三句話就把年輕人成功的條件都說明白了。
人只有跟自己欽佩的人做事才能學到東西,如果你看不起這個人,怎麼可能從他身上學到任何東西?(這一點父母親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如果孩子不尊敬老師,老師的話他聽不進去。)蒙格說每天起床時,努力使自己變得比昨天更聰明一點,每天慢慢往前挪,只要活得夠久,你就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他告訴年輕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這使我想起前幾天有個原住民村落大家出錢買彩券,希望能中大獎來蓋游泳池及復健醫院。結果花了四萬八千六百元只中了兩百元,令我看了很替他們難過。他們忘了「十賭九輸」這句話,如果他們不買彩券,每個月把錢存起來,十個月就有五十萬元,就可以此做本錢經營一些可生利之事了。年輕人不要寄望運氣,要相信只有自己最可靠,成功的人都是下過苦功的。
目前台灣有個現象令人憂心,就是公家機關喜歡把自己該做的業務「外包」給別人做。外包可能省了麻煩,但結果是自己的員工永遠不會做,別人一拿喬就沒輒了。所以蒙格說:「不管什麼行業,自己一定要懂才可投資。」人不可過於依賴外力,以前沒有電腦時,銀行人員會辦理業務,現在只要電腦一當機,所有業務都停擺,連錢都不會數了。以前人雙手萬能,現在的人只要一停電便餓肚子,因為已經不會升爐子煮飯了。年輕人應該盡量學,有備總是無患。
不兜售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就更重要了,這是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所謂「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只有誠實的生意才會永遠,而且誠實節省很多腦力,如果講真話,就不用去記謊言,生活就會簡單很多,簡單的生活才會快樂。
至於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那是因為人都會彼此影響,普立茲獎得主米契納(James Michener, 1907-1997)說得好:你和五年後的你的差別,在你所看的書和你所交的朋友。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和志趣相投的益友共事會使自己進步,也會幫自己打開很多扇門。蒙格就是跟巴菲特兩人因理念志趣都相同,共事了五十年,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共同創了一個大事業。
所以在求職困難的今天,蒙格的話可讓年輕人準備好自己,當機會來時,大展鴻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張仲景在漢時受尊崇為「醫聖」嘛? 且說前四史《史記》《三國志》《漢書》《後漢書》關於醫學人物的記載寥寥無幾,完全可以用不見經傳這個詞來形容,也就是說,那時醫學專業人才不登大雅之堂。 先秦之前醫生更多有郎中,遊方醫生,巫醫等稱謂。西漢末年黃巾軍首領張角、張寶就是打著太平經,的旗號,廣施符水為人治病;華佗是遊方醫生;從司馬遷記載的《扁鵲倉公列傳》看,先秦之前的醫生更多是遊方醫生,扁鵲出現在很多地方,當然,現代人研究稱,扁鵲更可能是一種醫術水平高的尊稱,而非單獨指具體的一位人。即便如此,我們通過史料記載的事跡看,那時的醫者的地位並不高是真的。 ... 比如,孔子也是如此,沒有聖化之前地位不高的。 孔子稱聖是後世人捧起來的,獨尊儒術後,孔子名氣也就大了,在春秋戰國時,孔子也就諸子百家中的諸子之一而已。是後世不斷捧起來的聖化起來的。孔子是漢平帝元始元年才開始被追封的,但當時只是封為公卿之類,被封為「褒成宣尼公」。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孔子被追封為「文宣王」。 孔子升官了。到了宋朝時,孔子更漲價了,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追封孔子為「至聖文宣王」。 到了元朝時孔子繼續漲價,元成宗大德十一年追封其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唐、宋、元朝以來孔子還只是獨尊為文宣王。而到了明朝孔子成了王者之師,明世宗嘉靖九年被追封為「至聖先師」。到了清順治二年被追封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 孔子是一路漲價,牛氣沖天,牛市了近兩千年不落,雖然適有改朝換代,先推到「文宣王」的牌位,但一到替天行道完成,新王朝建立,孔子隨之就又被立起來,一跌一漲,每一次跌落,下一次反彈漲的更高。 由察舉制到科舉制的開創,尊稱為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孔子也就完全成了讀書人燒香膜拜的神聖人物。 如孔子是後世不斷被封起來的一樣,西漢末年名不見經傳的張仲景——「醫聖」的名號也是後世不斷被封起來。 ...張仲景雕塑,鑽研中醫的沒有燒香的多 後世是如何聖化張仲景的? 與孔子所不同的是: 一、 孔子還有傳記史料,《儒林列傳》等記載的就是儒家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論事跡。而前四史中關於張仲景的記載卻沒有,遍覽宋朝以前的正史關於張仲景的記載也沒有。 而且《三國志》中有「方技傳」,記載有,華佗傳、杜夔傳、朱建平傳、周宣傳、管輅傳。方技傳,記載的多是些神仙、法術、道術、百工巫醫之類的奇人怪事,把在當時具有「神醫」之稱的響噹噹的華佗列入《方技傳》,與神仙、術士、百工之類放到一起,可見,那時,醫生與巫醫、術士之人還沒有劃開界限,彼此有互通之意,這也符合中醫是源於道術源於道醫的說法的。 ... 在那時,華佗是有神醫之美名的,三國演義雖是小說,但描述的是符合當時的史實的。相比華佗的出名,張仲景更多卻不為人知,難道說,僅僅是因為華佗為關羽、曹操治過病,所以才出名,而張仲景沒有為名人治過病,所以就不出名。或有可能。那為什麼,後世張仲景的名氣那麼大,甚至蓋過了華佗呢?甚至有些醫書及醫學家聲稱中醫不尊張仲景為醫宗,就根本不入中醫之門。大有張仲景為中醫開宗祖師一般。如金朝名醫成無己在成書於1156年的《傷寒明理論》中說: ... 「惟張仲景方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實乃大聖之所作也。」 這裡,把張仲景方尊為眾方之祖。 漢書中有華佗的傳記,唯獨沒有張仲景,作為建安三神醫的張仲景與華佗是同時代人,既有關於華佗的傳記,理應當說,也該有張仲景的傳記。可是偏偏沒有。這是為啥呢?而且,根據後世的常見的說法,張仲景官至長沙太守,可是根據史料,在西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的長沙太守並未有張仲景這個名字的記載。 ... 二、孔子是獨尊儒術後,有察舉制到科舉制,搭乘了選拔人才的制度而不斷飆升的。而張仲景在察舉制的漢朝並不出名,而且關於他被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在宋朝以前的正史中並未有隻言片語記載。他被聖化是宋朝以來的事,是隨著科舉制,附會於儒家聖人聖功,而有中醫人士捧起來的。 范仲淹就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辭,宋朝時朝廷開始對醫學相對更重視了,儒醫階層日漸興起,源於道家的醫術、醫者開始努力向儒靠攏,科舉失意,通過「良醫良相」這樣的說法,比附儒相,展現自己亦醫亦儒的身份性格。 ... 而至此,綜合上面的分析,可見,唐朝以前直到漢朝,聖化並不多。醫作為一種技術性的職業,一向被視為「巫醫樂師百工」之流。這也就是前四史,有關醫學人物的記載都是列入《方技傳》《方術傳》的原因,醫者並沒有那麼高的身份地位。 由此也可以推斷,所謂的張仲景,「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以及更荒唐的還有說,「張仲景科舉出身,官至長沙太守,張仲景上班時正常上班,不上班時,就在衙門裡治病救人,素有『坐堂醫生』之美稱。」這樣的「坐堂醫生」的說法多是唐、宋科舉制開創之後後人的杜撰比附而已,且不說,坐堂醫生,哪有那麼多下班後的業餘時間為人治病。且說,漢朝時有科舉制嘛?若是說是察舉孝廉,為啥就沒有察舉張仲景的醫術高超的才能,選入太醫呢? ... 可見,「坐堂醫生」,「長沙太守」一說,後人杜撰罷了,是為拔高醫者的身份地位,彰顯醫學的聖功,醫學比附於儒學,比附儒家聖人聖功、君權神授的思想觀念,於是就不斷的聖化張仲景。中醫學的發展壯大要符合迎合封建王朝社會的意識形態,必然不斷的向儒學靠攏。 ... 與孔子是被皇帝為了加強專制集權的思想的需要而不斷的來聖化,所不同的是,張仲景是被後世醫者不斷捧起來、聖化起來的,目的就是以為附會於儒學的功名仕途上,提高醫者的身份地位、功勞。 與獨尊儒術獨尊孔子為至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功名科舉,構成封建王朝社會統治者的得力助手的模式一樣,獨尊張仲景為醫聖也是適應封建王朝社會的生產關係模式的。 「醫聖」是伴隨著封建王朝社會各行各業不斷出現聖化的模式而不斷形成的。 聖化的高峰期是唐、宋。唐朝時,因為唐朝帝王是半個鮮卑族血統,遂採取了比較開放多元的文化政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貴中原賤夷狄」的思想觀念,琴棋書畫各有比附於儒家聖人的情況出現,藥聖、草聖、畫聖、詩聖等等多是出現於唐朝。 ... 張仲景「醫聖」的名號也是唐朝時開始不斷形成的。關於張仲景的事跡的記載的文獻,當今可見的最早文獻為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醫書局整理刊刻該書時由高保衡等所作的序言: 「張仲景,《漢書》無傳,見《名醫錄》云: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 這裡提到了《名醫錄》,此書乃唐代甘伯宗所著,現已亡佚,當然,也有人認為其內容多數保存在了南宋李杲的《醫說》和周守忠的《歷代名醫蒙求》中。 ... 真正開始聖化張仲景的是宋代著名傷寒學家許叔微,他在《傷寒百證歌》(1150年)的序言:「論傷寒而不讀仲景書,猶為儒不知本有孔子六經也。」上面已經說到了,宋朝時的孔子都已經成了「至聖文宣王」了。許叔微把張仲景與孔子相提並論的比較,言外之意,張仲景之書有經書之分量,張仲景有聖人之功德。 而叫明把張仲景稱為是聖人的是稍後金朝名醫成無己,他於1156年的所著《傷寒明理論》一書中說: 「惟張仲景方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實乃大聖之所作也。」 此時,張仲景「大聖」之名已經初現。但還是更突出張仲景的著作。 ... 隨後,相繼有著名醫學家劉完素在其名著《素問玄機原病式》的序言中說, 「夫三墳之書者,大聖人之教也。……仲景者,亞聖也。雖仲景之書,未備聖人之教,亦幾於聖人。」 此時,劉完素這裡直接就叫明了,「仲景者,亞聖也」。雖不能與儒家至聖比肩,但作為醫中亞聖,已經賦予肯定了。 唐宋是封建王朝社會的相對繁榮時期。明清是更進一步的延續加強時期,聖化也就更進一步加深。明清時,張仲景在中醫界完全樹立了獨尊的地位。 ... 綜上,張仲景中醫界獨尊的地位及「醫聖」的名號是封建帝王社會模式下的必然性的產物,偶然的是後代醫學者選擇了張仲景作為醫學的標桿人物進行美化聖化。 這許是因為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金匱要略》確實有一定的高深見解。張仲景的著作未必完全是張仲景一個人所作,一如他「醫聖」尊號的由來是隨著社會歷史發展不斷被封起來的一樣,他的著作當也是不斷的被後人豐富完善起來的。當然,也可能完全是他個人所作。但無論如何說,中醫獨尊的地位——醫聖,肯定是後來醫學者不斷捧起來封起來的。 ... 不斷的加深聖化是伴隨著封建王朝的延續而發展的,聖化對集權專制的加強起到了巨大作用。明朝「海禁」、「八股文」,清朝「文字獄」、「閉關鎖國」、「天朝上國」等現象是伴隨著聖化的不斷深入而出現的。 聖化堵塞了讀書人的思維,是一種懶惰的思維觀念,凡事不通問聖人,查經據典,搖頭晃腦。 中醫要大踏步往前發展,須去聖化、神化的成分,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發展研究中醫。但凡,搞成凡是醫聖張仲景的就不可懷疑的態度的中醫學者、研究者去繼承發展中醫,多可能恰是中醫學的毀滅者,教條主義抱守著固步自封「醫學上國」的觀念註定沒有出路。 ... 神化聖化首先是一種靜止的世界觀,但萬事萬物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發展著的,中醫也不例外,古人有古人的生活方式與客觀的生活環境,如果,靜止觀的看待疾病,照本宣科,照著古人的方子抓藥,這首先就是生搬硬套。不論是掛上「醫聖」還是「醫仙」等名號的經典方子,不符合具體實際那也是解決不了問題,治不了病的。與時俱進,中醫要融入現代化勢必先要去聖化神化,勿務虛名,實事求是,科學發展而不能務虛求玄。 ... 引申個問題: 不知起於何時中醫具有了「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一說。這在很多中醫古籍中是沒有「辯證施治」這一術語記載的,當是現代人對中醫的總結評價認識。而既然,說到中醫講究辯證,那就要有辯證法的精神——馬克思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那麼,如果一邊講著中醫辯證施治,另一方面又教條的崇拜著「神醫」、「醫聖」,打著聖人的金科玉律來發展中醫,這是不是說的與做的是兩層皮呢?理論與實際脫節,這是不是當今中醫發展存在的問題呢?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istory/lvox5nz.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7726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抵押權設定如何申辦信貸利率最低台北房貸過件率高南投信用聯徵分數ptt
簡單來說代書貸款、房屋貸款、個人信貸只是在審核您每個月的還款能力以及負擔情況! 台東整合負債好嗎 台南債務協商影響房屋轉貸停看聽,轉貸省息前先看這3點! 嘉義債務整合是什麼 新北快速貸款民間信貸車貸是什麼?3大民間信貸車貸途徑大解析 彰化信用評分查詢 台北房貸利率比較個人信貸、車貸、二胎是什麼?PTT信貸問題,交給專業的幫你解答 台北房貸保證人資格 房屋貸款人
留言列表